延續上一篇"慾望",繼續談下去。人的慾望每個階段都不太一樣,譬如說,小嬰兒時期,只要看到喜歡的玩具就高興,看不到心愛的玩具就大哭大鬧的。求學時期,很喜歡跟同學在一起玩樂。這時候我們的慾望從"物"到"人",其餘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隨著年紀的增長,慾望慢慢主導我們的人生,從金錢到權力;美酒佳餚到眠花宿柳,每個人追隨著自己的慾望而行,無一例外。之前說過,淡泊名利也是慾望之一,離群索居當然也是。
物極必反,除了少數人會被慾望掌控一生而不能自覺外,大多數人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慾望會轉換對象外,也會越來越淡薄,也就是說,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的慾望也會越來越少。本來無肉不歡著,會越吃越清淡。本來在職場上衝鋒陷陣開疆闢土者,會興起交棒給第二代而從前線退下來。本來一天要睡超過八小時,會越來越淺眠等等。
如果慾望是靈修必須克服的項目之一,那最佳的靈修時機將是年老之後,從心所欲不逾矩,得來全不費功夫,所以有心靈修而尚未踏入者,如果自己可以選擇的話,越老越好,障礙會少很多。當然不是如此,靈修與慾望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密,慾望也非靈修最大的問題點,這點最後再談。
那年紀尚輕的靈修者,面對將來有很大機率會自己消失的慾望有該如何呢?是不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在克服這些慾望上,還是完全不需要理會?
慾望的可怕之處是在於會牽著我們而走,時時想掌控我們的行動,而非慾望的本身,因為慾望的本質都一樣。
所以面對慾望的方法就是,先知道所有慾望的本質都一樣,而慾望也是每個人都有的自然現象,沒有例外,其次是慾望會隨著時間改變甚至於消失。既然是自然現象就沒有反不反抗,改不改變的問題。因此面對無所不在的慾望,只需要知道不要讓它掌控我們的行動即可。
從慾望的產生到我們真正行動,中間會有很大的時間落差,而這時間落差足以讓我們看出一些端倪並且做出反應。
舉例來說好了,大腦所產生的慾望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假使我們在靜坐時,突然出現一個慾望"好想吃東西",應該不會有人馬上起來找東西吃吧。換著場景,坐在客廳,突然出現一個慾望"好想吃東西",隨手拿起擺在桌上自己平時喜歡吃的小點心就往嘴裡塞,儘管當下自己一點也不餓,這時候慾望在無意間又掌控我們的行動了。
舉個不一樣的例子,假使平常我們有固定的靜坐時間,而有一天,在非靜坐時間,突然就很想要靜坐,我們也許會認為是不是有什麼緣由需要靜坐而真的去做一下,也許是真的有緣由需要我們坐一下,可是也許也是慾望在作祟,知道我們有在靜坐,也喜歡靜坐,所就"讓"我們去靜坐也說不定,所以慾望又贏了一次。
雖然慾望的本質都一樣,但我們還是可以把它簡略的分成三種類型:
一、基本生活型
這種慾望就是前一篇"慾望"開始所提到的,維持生命延續的最基本需求,吃喝拉撒睡等等,我們不可能不吃不喝的過一輩子,但我們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從事這些行為,所以對於這些基本生活型的慾望,建立自己規律的生活習慣是必要的,也就是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不該吃飯的時候,突然很想要吃飯,也不能付諸行動去找東西吃。突然很想睡覺,可是還不到睡覺的時候,除非是身體出現問題,不然就該讓自己保持清醒。
對於這類型的慾望,我們要的不是一昧排斥與抗拒,而是限定時間去完成這類型的慾望,其餘時間則不能有此行為。
二、追求型的慾望
這類型的慾望是我們最大的困擾,也是掌控我們行為的元凶之一,想要更有名、想要更有錢、想要更有權、想要考更好、想要讀更多書、想要豪宅、想要名車、、、、、、想要要不完。
還有另類的慾望,我想要每天無所事事,我想要每天"宅"在家裡,我想要天天吃的清淡,我只想要修行其他什麼都不要等等。
對於人類而言,這是成長的動力,也是人類十份重要的本能,但對於修行而言,最常牽著我們鼻子走的,就是這類型的慾望。
身為人類與靈修者兩者角色,會常在這個類型的慾望裡糾結,是要滿足慾望所追求的,還是抗拒慾望而按兵不動呢?這沒有標準答案,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每個靈修者自己的功課,該怎麼做自己最清楚。
三、夢想型的慾望
這點就像是白日夢,我要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我要成為最有權的人等等,遙不可及的夢想,想想即可,連採取行動都不知道要如何著手。
當以上三種類型的慾望產生時,我們會視慾望的種類而做出反應,就像楊柳隨風擺動,但是根卻是緊緊地抓著地面不放,不會因為起風就跟著風走了。因此面對慾望不在於有沒有行動,而是不讓這些慾望所掌控的行動掌控我們。
最後來談談慾望對於靈修的影響力,身為人類我們不可能沒有任何慾望,就算是最小的限度,還是有基本生活型的慾望在延續我們的生命。
面對慾望可以鍛鍊自己的清淨心,保持中庸的清淨心,不偏不倚,行為恰到好處,既不抗拒慾望,也不遷就慾望,會讓我們在靈修之路走得相對順遂,少了很多障礙,如此而已。並非當我們能反過來掌控慾望就代表靈修有成,這是兩回事,靈修所需要的是更深邃的意涵,而非只是慾望與行動與否而已。
以上與大家分享,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