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說"本靈",禪宗說"心",佛陀說"真如、第八識",道家說"元神",講的都是同一個東西的不同名詞而已。而各家對於這東西的說法大同小異,這就像是大家如果看過"下雪",就知道"下雪"是什麼情況,但每個人所形容的"下雪"都不會完全一樣,但講的都是相同的東西,可是如果一個沒見過"下雪"的人,光是聽別人怎麼形容"下雪",還是不如自己親眼看到"下雪"來的深刻,如果只是聽說,就像是霧裡看花一樣。 禪宗的"明心、見性"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其實這就是啟靈的功能之一,"明心"就是明白真我,明白真心,明白自己的本靈,認識到真正自我本靈的本質、本性。"見性"就是清楚的體驗到本靈的功能,以及如何運作等等。累世輪迴的是祂,隨業受報的也是祂,所以唐三藏法師玄奘所造的"八識規矩頌"中的第八識規矩頌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因為二乘種性的修行者,因為迷執故,而不能了解第八識的存在與功能,所以才會發生與大乘種性的修行者產生糾紛,本來佛法是不分大小乘的,因為有些修行者不能理解第八識的存在,只認為有個"我",而因修行照見五蘊皆空,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最後就是空,什麼都沒有了。因為他們執著在這個"空"相,根本不能理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主公,本靈"去後來先作主公",一直都是祂在作主,本靈才是我們真正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自我。"二乗不了因迷執"所以才會"由此能興論主爭",這些在玄奘大師所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很多,有興趣的師兄姐,請自行參閱。 一般禪宗沒有參學幾十年是不可能明心、見性的,不少名師一輩子也沒明心、見性過,一輩子都在追尋什麼才是明心、見性。就像當初二祖慧可問達摩祖師 師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而神秀一輩子都在找"心",慧能一下子就找到了,神秀認為修行要慢慢地有次地的修,也就是"漸悟",而慧能就是"頓悟"。不用參學幾十年的功夫,當下認識到本靈而開悟了,這就是"啟靈"。 最後再整理一下,啟靈就是明心,就是開悟,這大家不用懷疑,好像禪宗一輩子都在找"心",怎麼這麼簡單就讓我得到了呢?因為我們累世早就已經修過了,累世中早已明心了,只是因為隔陰之迷忘記了,啟靈只是幫助我們開始回憶起而已,所以真的就是那麼簡單,而簡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真的早就修過了,而有太多靈修者根本就不了解這一點,也不願相信除了色身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我、真正的本靈。 那是不是啟靈之後,就一切順利了呢?那又為什麼那麼多人靈修出現問題呢?很多修行者都以為明心、見性是終點,而事實上,啟靈只是起點而已。就像明心、見性一樣,是修行的起點不是終點。 很多人會說禪宗不是"不立文字"嗎?市面上怎麼那麼多討論禪宗的書呢?而禪宗不是說明心見性、當下成佛嗎?為什麼明心見性是起點不是終點呢?事實上,禪宗祖師所留下的著作,以及流傳後世的公案等都是悟後起修的過程,裡面提到都是本我、真如的性質、功能等等,未開悟者,每個字都看的很清楚,但是真正的密意卻不是他們所能想像的,所以市面上解釋公案的書籍很多,真正看的清楚的也有,但是少之又少。 這也是為什麼明心見性後,才是修行的開始,因為之後才是修行真如的開始,才是開始參訪善知識的時候,這時候看所有禪宗祖師的著作才會覺得很親切,也才能真正的看的懂,真正了解其中的密意。而啟靈也是,啟靈才是修行的開始,才是開始真正去認識本靈的本質、功能等等,這部份也不是靠自己想像,也是需要多方去參訪善知識,才能有所成長,也才能在靈修法門中走的很順遂。 更新日期:98/03/19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爭。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師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師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 Jul 30 Wed 2008 20:27
明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