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部由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導演,麥特戴蒙(Matt Damon)主演,有關於通靈與探討生死的故事,再看過之後,覺得故事有點虎頭蛇尾,不知所云,還蠻可惜的一部片。 本片男主角George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是天賦而是詛咒,通常是通靈者很少會直接表現出自己的能力是詛咒,然後整天唉聲嘆氣,抱怨自己怎麼這麼倒楣,會有這項能力。這點很有趣也有很符合一般不會通靈者的期望,當然就電影的戲劇性,必須要如此,不然電影誰看呢?可惜這點在電影中表現得不好,有點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意味。 在西方世界,有項與我們東方很大的差異性,那就是對於金錢的態度,在西方比較偏向於有付出必有所得,所以看心理醫生要付費,做諮詢也要付費,甚至於吃個飯也要給小費等等,通靈、算命、塔羅盤等當然也都不例外,而且所費不貲,通常越貴代表越有名,生意也越好,這也是男主角之前做過的事情。男主角George曾經是媒體的寵兒,也賺過很多錢,只是現在心態轉變了,不再從事通靈服務而已。就連男主角失業之後,他的兄弟一直鼓勵George重操舊業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賺大錢。 為什麼能讓人賺大錢的天賦到後來卻變成詛咒呢?我們可以說是,主角的能力單一,只能與死靈作溝通如此而已,他也只會這一項,其他的完成不會。只是通常都是求助者想要的太多,遠超出他的能力範圍,而且他只能與死者單向交流,也就是說,他只能轉述死者跟他說的話,而且完全不知道前因後果,死者說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只是通盤轉述而已,這就是片中所謂的通靈,但是我們認為的通靈,需要具備的能力不止於此。 因為如果只能與死者單向交流,這樣問題就大了,如果所敘之事牽涉到求助者的隱私,而這隱私是求助者不欲人知時,卻被揭露出來,最常見的反應也就像是片中一開始所演的,求助者大多是矢口否認,而主角George因為沒有能力知道的更詳細,在不知道前因後果的前提下,當然求助者說沒有就是沒有了。只是會覺得疑惑而已,不論是對求助者還是自己的能力都是如此。 長久下來,這樣的案例看多了,對他自己與求助者兩敗俱傷,主角George開始反省自己的能力到底是在幫助人,還是在使人難堪呢?而求助者會覺得主角George太可怕了,不想被別人知道的隱私,在他面前全被一覽無遺,求助者上門請教當然是想聽到他們想聽的答案,沒想到卻被揭了瘡疤,這種人當然要避而遠之,這也是通靈者最常遇到的案例。 而電影演的也太神奇了,當主角接觸到求助者的手時,馬上就能得到求助者想要知道訊息死靈的回應,那是不是可以假設這些死靈一直在求助者身上或身旁呢?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尤其是西方眾多的召靈大會,這在東方聞所未聞,大概只有觀落陰可以比擬,難怪那麼多會召靈的靈媒會被科學踢爆,如果死靈有那麼容易被召換而來,那人間要先大亂了。難怪召靈大會的精準度是最低的,也是需要言語引導出答案的手法。 但對於靈修者的要求不只是如此,不是只能與接收死靈的訊息即可,至少要能互相交流,也就是可以對話,甚至於與特定的死靈交流,這點基本上有點困難,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個人都有家人過世,又怎麼那麼剛好只有最親密的那個死靈會提供訊息,所以主角George的能力才會那麼神,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靈修者還需要能進一步幫助求助者的方法,這因人而異,因為每位靈修者的能力大不相同,但很少聽到有人只需要轉達死靈的訊息就可以賺大錢的,這在東方很少有人會諮詢通靈者而付費的,通常還需要附帶條件,這因人而異,所以只能說西方的通靈者好混多了。 主角George的能力很神準,但就自己所言,是來自於一場大病,這也是西方對常見的原因之一,所以來的突然,也不是修行而來,也不是別人教導的,反正會就好了。電影也看不出來,主角George有想要探尋他能力的慾望,可能主角George不認為這能力可以更精進,譬如說利用這能力對於死靈的世界有更深入的探討,電影裡看不到這些內容,可能是導演的重點不在於此,只看的到主角George很厲害的能力,以及主角George很討厭這個能力而已,當然還有死亡的探討,但漏洞百出,邏輯不通。 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靈修的重要的,對於靈的世界而言,通靈只是很基本的能力而以,靈修是很好的探尋工具,不只可以與死靈交流而已,還有更多靈的能力可以開發,可惜的是主角George不這麼認為,所以當然是苦了,很多靈修者也是如此,視天賦為詛咒,真是可惜了。
- Apr 20 Wed 2011 20:12
電影【生死接觸 Hereafter】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