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xml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風暴佳人 (Agora)",由明星瑞秋懷茲扮演的是古埃及的一個著名的女學者:Hypatia of Alexandria。她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女性占星家、哲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而關於這位女學者的著作大多沒有流傳下來,但無損於她在歷史的地位。最後她被當時逐漸興起的基督教視為異教徒,被基督教暴民害死。根據史料記載,這位才女的結局十分悲慘。


  


在電影一開始,當Hypatia在對台下的學生講課時提到:"鮮有傻瓜會捫心自問,星星為何不會從天空墬落,可你們不同,你們受過智者的教育,你們知道星星只會升起或落下,沿著最完美的軌跡從東至西運轉,做圓周運動,圓周運動主宰宇宙,因而星星永不墬落、、、、、、、。"而事實上,在電影中Hypatia所講述的科學部分,就現在的眼光,那真是錯誤百出,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科學能力,那些代表的就是真理。雖然在他們眼中的真理是錯誤的,但在當時這些就是真理,而這些真理在當時的宗教環境下,完全是禁忌,是不能去探索的真理,而Hypatia也因此賠上自己的一條命。


 


反推回來,當我們驕傲於我們的科學成就時,是不是也可能發生像電影一樣的情節呢?當我們口口聲聲的科學、真理,在千年之後的人來看,也是誤會一場、錯誤百出呢?但在這個時空背景下,即使遙遠的未來能證明我們是錯的,但就我們而言,這些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真理。而我們在學校所受的教育,這些都屬於"相信"的層次。我們小時候相信大人、國家所教導我們的知識,我們相信這些都是真理,都是正確的。


  


當基督教徒責難於Hypatia沒有信仰時,Hypatia大聲的回答說:"我信仰哲學"。而他的學生要求他受洗時,Hypatia也回答說:"你對你的信仰深信不疑,但我不能,我必須懷疑。"而修道也是如此,我們先從相信我們所聽到的知見,而有想進一步探索時,會先走到"信仰"這一步,而信仰簡單來說就是,"我相信我所相信的"。而不可知論者,或是無神論者,也可以說他們也是相信他們所相信的。更實際的說法是,我們信仰我們所追尋的,而他們信仰於無神論,如此而已。


  


從"相信"到"信仰"只是一步之遙而已,隨時都可以從這一般走到另外一般,就像有人從傳統信仰走到佛教、天主教等,也有人從佛教走到道教、天主教,也就有人從有信仰走到無神論,這種"叛教"的行為很常見,一點也不稀奇。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於錯。


 


從信仰會走上幾條不同的道路,首先就是開始如實修行,走在我們信仰的路上,都會有個終極目標等著我們,佛家成佛,道家成仙,儒家成聖等等。而這是修道會走或是說必須走的路。


 


而另一條是很多人會不小心走上的路,那就是"迷信"。這裡所說的迷信不是一般大家觀念中的迷信,大家觀念中的迷信就是不科學、相信無形的力量等等。就像文章中一開始所提的,當我們所謂的科學也不完全正確的情形下,又何來的迷信之說呢?當然神棍與騙術不在這文章討論範圍內。


 


這裡所謂的迷信在於,當我們相信我們所相信的,也就是信仰時,卻沒有如實修行,也沒有相關的證量,還沒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來證實我們所相信的時,拿這些我們所相信的,去攻擊、批評別人所相信的。簡單說,就是用我們的信仰去攻擊別人的信仰,更白話一點就是"貢高我慢"。而這行為就是迷信。沉迷於自己所相信,無力去證實自己所相信的,確又喜歡去攻擊別人所相信的。


  


修道也是如此,先賢的著作,都有其時空背景,有的歷久不衰,有得不合時宜,有得被埋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了。但不論如何,這些都代表先賢的心血與體悟。我們可以跟隨在先賢的腳步下一步步成長。而有足夠能力也可以暫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也可以就先賢的著作進行補注、勘誤。但千萬不要用儒家的說法來評斷道家的經典,也不要用道家的觀點來否定佛家。譬如說道家說五行,佛家說四大和合,千萬不要用五行來說佛教說得不正確,或是用四大和合來說道家都是在亂講。我們修道會遇到很多名詞、名相,要有個觀念這些都是比喻而已,只要有利於宗教的系統詮釋,以及利用演變既可,天堂、地獄、本靈、高靈、神佛、三魂、七魄、、、、都應如是觀,而不是用這些名相來互相探討比較,看誰的宗教說的正確。


  


在電影淒慘的一幕就是基督教徒與異教徒為了不同的信仰而互相殘殺,當然問題不是那麼簡單,裡面還兼牽扯上政治、貧富、奴隸、權力、自由等。但該慶幸的是,在當代除了中東地區外,我們在這裡還不至於為了不同的信仰而喪命,頂多在網路上打打筆戰而已。大家彼此尊重,互相勉勵,共成道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