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早期三合院的年代,中間大廳一定是神明廳,裡面會供奉神主牌位、神明的畫像,神尊等等,對於祖先與神明都是用最大、最好的,代表我們對於祖先的感念、飲水思源,還有就是對於神明的尊敬。


 



然而時代的進步,當房子變立體之後,還是有些事情永恆不變,如果是三代同堂的透天厝,通常是長輩在一樓,父母在二樓,兒子在三樓,輩分越大的在越樓下,輩分越小的在越樓上。至少我沒見過透天厝,因為樓上視野好,而讓長輩住在樓上的,當然家里有電梯的除外。


 


 


而一般比較市郊的新市鎮,大多是土地"住三",其建蔽率為50%,容積率則是240%,所以最佳的利用效率就是大家常見的三樓半的透天厝,而建商也都很聰明,知道頂樓又熱,使用率又低,所以在推銷房子的時候,大都會問客人有沒有要安神位,如果有,頂樓那間當神明廳、佛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視野最好。


 


但是一般"住三"的土地,都是一大片的,也就是說,如果要買透天厝,那附近一眼望過去,大多也是三樓半的透天厝。所以從頂樓望過去,有很大的機率都是別人的屋角、水塔、風縫、佛堂、神明廳等等,大多是屬於煞氣的部分,真正要視野好的機率是很少的,除非你買的那間透天厝,樓層都特地挑高,所以都比附近的透天厝要來的高。因此把透天厝的頂樓當成神明廳使用,是弊大於利。


 


  


而且當神明廳在頂樓時,可以想見的是,除了決定要安神位的那個人,以及有虔誠信仰者,或是修行者、學佛者會專程去頂樓外,一般人很少會早晚上樓去向祖先與神明請安問好。而當負責上香、敬茶的人不方便在走到樓上時,問題出現的,其他家人可能會開始覺得那個神明廳是個累贅,而想處理掉。所以在很多年輕人在購買新居或是搬家時,神明廳已經不是他們必要的考慮了。



 


話說回來,神明的金尊也可以視為是家中成員的替身,安神位之處的風水吉凶會加倍反映在家人身上,因為家人成員每天進進出出的,承受的煞氣自然會比神尊幾乎安座好之後很少會搬動來的輕微,如果神尊面對的煞氣,那當然神尊所承受的煞氣也比其他家人為多,而這些煞氣最終還是會應驗在這家人的成員身上。換言之,當家中神位安的好,會有加分的作用,而家中如果真的沒有地方可以安神位,千萬不可以勉強,不然當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後,反過來責怪拜神明都沒有保佑時,是陷神明於不義。


  


所以我們認為,透天厝,神位最好的位置還是在一樓。家人出入都有看見,早晚向祖先請安問好也是倫理的表現,正所謂"早晚三炷香,闔家平安",而如果真的不適合,也千萬不要勉強安神位。


 


而神位喜明忌暗,如果要安神位的位置光線不佳,那也要多加考慮,強要安神位,那只會帶來減分的作用,並沒有任何好處,而神尊也忌踩爐,也就是我們看過去就好像神尊的腳剛好在爐的上面,對於做事業會有不好的影響,那還真的不如不安神位,可能事業發展還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隨緣 的頭像
    隨緣

    靈修法門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