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 「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傳統五術也可以說是前輩向大自然學習之成果,自然不外乎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樹木等等。所以有人在地上立個東西名為土圭,以測日影,在觀察一段時間後,根據影子長短,先確定了2日,也就是冬至、夏至,慢慢地,春分、秋分也出來了,也確認一年有365.24日,所以才會有潤的出現,而一年只確定4天,好像太少了,所以又把一年均分成24節氣,這也是大家熟悉的陽曆。另外再觀察月亮的圓缺朔望,制定了陰曆,因此我們的曆書大多是陰陽合曆,並且由歷代類似欽天監的官職人員所制定,中國天學可分為天文、曆學二家,天文家觀測恆星流慧之隱見,並且提出占驗的看法,也就是天有異像時,並須提出預言解釋。曆學家則是推算日月五星的行度,重點在於測量、計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而這些都比當時其他國家先進數百年之譜,以上所談是屬於科學的部分。


 


在歷史的演化下,古人把這些關於大自然觀察的心得概分成五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五術,而五術有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都有的標準化的規格。也就是說,在五術的發展過程中,眾多前輩整理出一些標準出來,要先有標準才能傳承,才能寫出書籍,也才有祕笈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標準,永遠都是老師說的算,那不出三代,一定失傳。


 


術本身就帶有驗算的意味,要演算就要有工具,有工具之後還有公式,就跟算術一樣,應該是任何人在正確的使用下,都可以得到一樣的答案才是,所以才有算命的名詞,五術大部分都有這特性,有公式、工具,可以演算。而靈修則無。


 


大家可能會認為,五術的學派眾說紛紜,五術中的每一項都可以再細分成數十個派別,怎麼說會有個標準化的規格呢?


 


這裡說的標準化指的是,把這些對於大自然的觀察,整理歸納成一套標準,並且可以傳承,繼續研究觀察,如果沒有一套標準的話,那這些動作都無法延續,儘管門派眾多,但每一門派一定一套屬於自己的祕笈與竅門。


 


也正因為這些標準化的動作,才使得五術至今可以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不會因人而廢。


 


相對地靈修則否,沒有密本,沒有訣竅,沒有標準,連發展門派都有所困難,偏偏靈修團體又是最常見的,但在沒有標準化的程序下,這些靈修團體的中心思想就很難建立與傳承,也會隨著人、事的演變,而隨時改變,變成像浮萍一樣,沒有根,漂浮不定。


 


這會演變成,靈修團體的能力沒有限制,自由發揮,但也少了份約束的力量在,並且常常跨越到其他五術的領域去了,如果這些行為與長久傳承的五術相輔相成,哪也不錯,可惜的是,常常可見靈修自成一派,並且所使用的方式常與傳統五術相牴觸。其中又以風水問題最常見,在五術傳統的風水觀念中,不能觸犯的禁忌,在坊間常可以看到觸犯這些禁忌者,很多本身就是在靈修,或是者是聽從靈修者的意見所為,其結果可想而知,至少就我看過的例子,都是靈修派占下風。


 


事實上,靈修在這一方面,雖然起步甚晚,但如果有心,還是可以慢慢建立屬於自己的標準化,至少在坊間的書局,關於東方靈修的書籍,慢慢地佔有一席之地了,假以時日,應該會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可以建立出來,這樣的話,接下來的路,應該會走得很順吧,這是個人的期望。


 


當然靈修不離自然,靈修不只是關注於無形的靈界,很多自然現象都是靈修可以學習、觀察的,譬如說,為什麼會有磁場的好壞之分,為什麼會有怨煞之氣,為什麼會有祥瑞之兆等等,靈修可不只有靈而已。


 


靈修者對於五術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種是相輔相成,靈修者在學習五術會比一般人快一點,因為感受不同,使用五術更犀利。


 


另一種則是完全不接觸五術,他們認為,靈修最殊勝了,完全凌駕在五術之上,五術能達到的功能,靈修都可以也更直接,所以他們靈修也可以看風水,也可以靈療,自然也可以修行了。


 


既然五術是由大自然觀察所得,而靈修也不離自然,又怎麼可能靈修者會與五術不相干呢?靈修者之所以不想學習五術的原因,可能是覺得不需要花時間去學習用不太到的技能,只要靈修的訊息很準就可以了。


 


但在沒有靈修的年代,五術能流傳千年自有其道理,其中的天理運行,不是我們用靈修就可以涵蓋過去的,所以我們會建議靈修者,如果需要服務人群,需要辦事者,對於五術多少涉獵一點,會比較好,至少不會與傳統文化脫節,而讓一般人對於靈修有不好的誤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