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xml


之前已經介紹過靜坐,也說過靜坐只是修行法門之一,並不是一定要靜坐才叫修行,那什麼才是修行的根本呢?


 




今天就來介紹"戒、定、慧"三學,一般佛學者都是從戒開始修起,所以都是先皈依然後開始五戒、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等,但今天不是要從戒先介紹起,而是從"慧"開始介紹起。


 



一般常聽到的"般若"也可以說是"慧",但說智慧又不足以完全形容,用"世間智"跟"出世間智"比較來說會比較恰當,"慧"應該說是包含處世的智慧,還有生命宇宙實相的了解,也就是佛陀在講法時所說的那些正法,以及諸位菩薩救苦救難隨緣度化眾生所用的大智慧,所以大家應該沒聽過觀世音菩薩在度化眾人的時候手忙腳亂的,或是說事情處理的不完滿的,因為菩薩都是智慧的化身,是智慧的表現。


 




那慧要怎麼得到呢?就是由第二項"定"而來,在楞嚴經25圓通法門,不管是淨土宗所推崇,大勢至菩薩所傳授的念佛法門,還是觀世音菩薩所傳的"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都是一樣,最後都是入三摩地或三昧,也就是說所有的圓通法門總歸一句就是"定",而什麼是定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動靜兩相,了然不生。也就是說保持心靈的平靜,不起波滔,任何事物知道就好,不要跟著習氣起反應,看到生氣難過的事,知道就好了,不需要跟著生氣難過吧,而是要有智慧的排除這些狀況,譬如說有人很傷心很難過,一直在哪裡大哭要跳樓自殺,那菩薩看到是不是也要跟著傷心難過,最後也跟著跳下去呢?當然不會,這也就是自利利他,先能自利,自己能有所成就,才能利他,成就他人。


 




所以"定"才是修行的根本,所以有人說"一切修行法門匯歸禪定",而"定"不是只有在靜坐的時候才能定,事實上行住坐臥中隨時都是在修定,也就是說其實任何時候都是修行的好時機,尤其是最忙最亂的時候最好修,當事情很多忙不過來,如果心靈一直保持得很平靜,很自然的會看出一條解決的辦法,相信這點很多人都也體會,另一方面當人家怒罵你羞辱你的時候,也是很好的修行機會,聞過則改,無則勉之,當然有時候是無理取鬧,不明事理的時候,那就要看你的慈悲心跟他的因緣,如果你願意糾正他,他也願意聽願意改,那也是功德一件,當然也可以不理他,讓他繼續不明事理的活下去,這倒也是沒有一定的行事標準。


  



那"戒"呢?事實上戒是要用來約束團用的,所以除了基本的五戒外,其他的戒律都是一直在增加,每次一發生事情影響到僧團的運作,佛陀就必須再制定一條戒律來約束僧團,佛陀時代也是一樣,僧團的師兄間討論正法的比較少,互相監督看看有沒有犯戒的比較多,所以這也不是現在僧團的問題,只要是人都會發生這些問題,而真正的戒,大家想想看佛陀會不會犯戒,菩薩會不會犯戒,阿羅漢會不會犯戒,事實上,一般有自覺的修行者大都不會犯戒了,所以佛教的戒律存在,很大部分是為了維持僧團的運作。雖然戒律不是至道,卻是入道的基本要件,對於我們的心性起了很大的約束作用,也是我們唯一可以從外在來判斷的標準。如果也能堅守戒律而堅持不懈,定自然會因此而生,而慧也會因起而起。


 


但是修行想要有所成就,必須具足定、慧二學,但是定不能成佛,只有因慧而能成佛,也就是說只有定力,但無法產生"慧",這就是禪宗所說的,成佛不在腿,所以凡有自稱是大修行家者,能入定十日半月,但所說之法,破綻百出,與先人和諸經典相違背,此乃是修定不修慧所造成。


更新日期:98年6月5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隨緣 的頭像
    隨緣

    靈修法門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