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文章"靜坐"後,我們繼續來探討靜坐與冥想的同異處,盤坐是靜坐與冥想的最佳姿勢,在相同的姿勢下,其中內涵不同處,就是靜坐與冥想最大的不同。
 
冥想偏向於"想",讓大腦一直運作,針對特定的議題去自我探討。
 
靜坐則是偏向於"空",或者說是"滅",甚至於"捨"等等,儘管大腦也是一直在運作(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運作,不論靜坐還是熟睡都是,只有在已經腦死的狀態下,大腦才會完全沒有作用),但是我們不去理會它,不隨著大腦的運作而做出反應。之後,才是修行真正的開始,才是功夫的所在。

也就是說靜坐是要先放空自己的大腦,滅去大腦所掌控我們所有的知覺反應,之後再捨去大腦本身,境界有此展開。
 
再回到"冥想",相較於靜坐,冥想不在於空、滅、捨,而是讓大腦一直往特定的議題去探討,哲學、宗教、氣功、輪脈、、、等等,基本上大部分的議題都可以藉由"冥想"而得到助益。
 
對大部分靈修者而言,他們也許認為他們在靜坐,但事實上,他們是在冥想。
 
同樣的,對於大部分靜坐者而言,他們是在冥想而非靜坐,關鍵就在於大腦上。
 
在沒有功夫可以克服修行最大的障礙前,也就是還沒有找到方法可以消除大腦對我們的影響前,我們上不能進入真正的"靜坐"。
 
但是要進入真正的"靜坐",卻也不能沒有"冥想"的幫助,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一靜坐,就馬上進入境界得到成果,而沒有經過"冥想"這過程。
 
關鍵在於,如何經由"冥想"找到進入"靜坐"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