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vr


學修之人首重正知見,而正知見來自於閱讀經典、聽聞善知識開示、或是自我領悟等等,經典是驗證自己的鏡子,如果自己學修的經驗,很可能符合楞嚴經的五十陰魔時,就應該心生警惕了,而不是先懷疑經典可能有誤,然後開始認為自己才不是像楞嚴經所寫的一樣,而自己的能力完全是來自於神佛的關懷,或是自己的能力來自於自己有不凡的來歷,然後開始膨脹自己,認定自己根本就是神佛轉世等等,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觀念。


 




而聽聞善知識開示至少可以避免某些不正確的觀念,而這些善知識是跟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的前輩或是同修,大家都有相同經歷,而這些善知識已經順利走過這一些經歷,然後可以告訴我們這些經歷,提醒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並且順利地繼續走下去。


 


要注意的是,各法門都有很多善知識,我們要請教的是於我們有相同經驗的善知識,因為有時候法門彼此間的不相同,會產生基本觀念的不同,這樣反而無法幫助我們成長,譬如說,假使我們現在學習的是道家的法門,而當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跑去請教天主教的神父時,能得到我們要的答案嗎?


 


當然有時候我們需要觸類旁通,就像在"一切有為法"中提到的,如果這神父的境界也到達這個境界時,有沒有其他狹隘的宗教偏見,自然可以給我們正確的指引,幫助我們成長,但這畢竟是少數,除非我們修行的法門已經找不到任何善知識可以指引時,才需要向外尋找能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疑惑的善知識們,不然當以與自己法門相關聯的善知識為優先。


 



自我領悟也是我們修行成長的動力,如果只是聽聞而沒有實修,一切都是空。當我們閱讀經典,或是聽聞善知識開示,除非我們刻意去排除思考,不然我們的大腦、亦是在無意間都會記憶片段觀念,而淺意識也會去思考這些內容,所以佛陀才說,對人說四句偈,或是一聲佛號,都是幫助他們種下來世學佛的慧命。


 




而自我領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關鍵點,而這關鍵點來自於不正確的心態,尤其靈修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會有所感應、有所知覺,有些能力等等。有正確心態者,會請教善知識並且小心求證,然後戰戰兢兢地體驗自己所經歷的一切。而有自我膨脹心態的者,很容易受的心魔的引誘,開始認為自己的能力高於他人,自己的來歷高於他人,甚至於自己是神佛來轉世,自己根本就是神佛等等,這時候已經開始走上自我毀滅的路上了。


 




正確的觀念很容易得到,但是正確的心態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了,沒有正確的心態,再多正確的觀念還是聽不進耳。而有正確的心態者,就算沒有聽聞過、建立過正確的觀念,一樣不會出現問題。而正確的心態,則可以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來檢驗。正確的觀念可以慢慢建立,但是正確的心態卻不能有一刻鬆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隨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